紅外線照射配合復方爐甘石外用散在肛周膿腫術后的應用
摘要 目的 探討紅外線照射配合復方爐甘石外用散在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換藥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76例肛周膿腫術后患者隨機分成2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8例。對照組采用凡士林紗條換藥治療,實驗組采用紅外線照射30min,創面噴散復方爐甘石外用散后予凡士林紗條換藥治療。比較2組療效。結果 實驗組較對照組療效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紅外線照射配合復方爐甘石外用散用于肛周膿腫術后創面換藥,療效明顯,無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肛周膿腫;根治術;紅外線照射;復方爐甘石外用散;護理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6411(2011)04-0024-03肛周膿腫是肛腺感染化膿蔓延到肛管直腸周圍間隙形成的膿腫。膿腫一旦形成,需盡量進行一次性根治術。本科對肛周膿腫根治術后患者傷口采用紅外線照射加復方爐甘石外用散創面換藥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科2010年2月~2010年10月將肛周膿腫術后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齡26~45歲,平均年齡(36.5±0.3)歲,隨機分成2組。對照組38例,男26例,女12例;肛周皮下膿腫26例,高位肌間膿腫4例,坐骨直腸窩膿腫6例;實驗組38例,男23例,女15例;肛周皮下膿腫28例,高位肌間膿腫3例,坐骨直腸窩膿腫5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傷口大小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2組患者術后統一予聯合抗生素常規治療,手術次日開始換藥,每日1次,另外,視排便情況換藥。2組患者排便均后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實驗組采用紅外線燈(重慶生產的TDP特定電磁波治療器)頻率(50±1)Hz,輸入功率250VA,照射前先預熱5min,患者取側臥位照射創面,照射距離以患部能承受治療頭的溫度為宜,每次30min,每天2次(第2次照射無需取下敷料)。照射畢傷口用絡合碘消毒,清除創面分泌物,傷口表面均勻噴散復方爐甘石外用散一層,填入凡士林紗條,緊貼創面,松緊適宜,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對照組傷口用絡合碘消毒,清除創面分泌物,填入凡士林紗條,緊貼創面,松緊適宜,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14d評估創面愈合情況。
1.2.2 護理方法1.2.2.1 心理護理 由于脊神經的陰部神經支配的肛門肛管周圍神經豐富,痛覺敏感,患者術后會感到疼痛,換藥時刺激傷口使疼痛加劇,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護理人員應同情患者,尊重并接受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告知疼痛特點,使用轉移注意力、交談、聽音樂、慢節律地呼吸等減輕疼痛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其增強自我控制的能力。消除患者恐懼心理,給予關心鼓勵,使其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換藥治療。
1.2.2.2 照射護理 保持病房空氣新鮮,注意室內溫度及濕度,用屏風遮檔并隨手關門。患者取側臥位,下腿伸直,上腿彎曲呈90°,以充分暴露肛門傷口,紅外線燈照射時治療頭對準患處,治療頭與皮膚之間不能有遮隔物,距離以患部能承受治療頭的溫度為宜,每次使用30min。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以防患者受涼感冒。
觀察患者反應,囑其不要隨意移動體位,以免影響傷口照射及觸碰燈具而燙傷正常皮膚,隨時詢問患者主觀感受,照射過程中如有感覺過熱、心慌、頭暈等反應時,需立即停止使用。
1.2.2.3 換藥護理 協助患者取側臥位,盡量暴露傷口,換藥時動作要輕,盡量減輕其痛苦,徹底清洗傷口,檢查創面生長情況,使肉芽組織從基底由深至淺,從里至外生長,避免假愈合或死腔。換藥后協助患者整理好衣物,囑休息幾分鐘,如無不適方可下床活動。
1.2.2.4 飲食護理 術后當日禁食,第2天流質飲食,第3天半流質,以后可恢復正常飲食,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食高蛋白、粗纖維食物,多飲水可促進腸蠕動,忌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不酗酒。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不應用力解便或因害怕傷口疼痛不解便,每次大便后用43℃左右1∶5000PP溶液3000ml坐浴后換藥。大便干燥者指導吃香蕉、麻仁膠囊等幫助排便。
1.2.3 療效判斷[1] 痊愈:癥狀體征消失,傷口完全愈合;顯效:癥狀體征消失,傷口基本愈合;有效:癥狀體征改善,傷口愈合欠佳;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傷口不愈合。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 結果2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1)
3 討論3.1 肛周直腸膿腫根治術可有效降低其復發率和肛瘺發生率[2],但手術創口較大,且為開放性傷口,極易受細菌感染,細菌感染產生毒素與酶,溶解蛋白質及膠原蛋白而妨礙再生,影響創面愈合。
中醫學認為肛周直腸膿腫術后經絡損傷,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則氣血不能傳輸于肌膚,腠理,創面失于榮養,則愈合延長。外用中藥有多功能的特點,既能消炎解毒,又能去腐生肌,有利于創面愈合。
3.2 復方爐甘石外用散含爐甘石、血竭、紫草、朱砂、磺胺嘧啶銀、冰片、氧化鋅、兒茶、麝香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方中爐甘石具有收斂、消腫、止痛、防腐、收濕、生肌之功;它的藥理研究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鏈球菌均有較好的抑菌作用,同時能明顯提高疼痛閾值,增強對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較好的鎮痛作用[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血竭具有抗炎,抑菌作用,能增加cAMP的含量,降低cGMP的水平,散瘀,止痛,止血療傷,生肌斂瘡[4]。乳香、自然銅可活血止痛。紫草可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去腐生肌,具有促進外周血液循環,抗感染,鎮痛,促進創面愈合作用[4];朱砂清熱解毒,磺胺嘧啶銀抗感染,促使創面干燥,促進愈合,冰片有清熱止痛的作用;氧化鋅對皮膚有弱收斂、滋潤和保護作用,能被吸收到細胞內,促進核酸核蛋白的合成,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促進組織修復,加速肉芽組織及上皮生長,促進愈合[5];兒茶抑菌,生肌斂瘡。麝香性味辛溫,芳香走竄,內徹臟腑,滲透力強,外達皮膚,能使肌膚毛孔開擴,并通行十二經脈,行血分之瘀滯,開經絡之壅塞,引諸藥達病所,能除一切惡瘡痔瘺腫痛及膿水腐肉,有去腐消腫生新之功,藥理研究證實,其有抗菌、抗感染作用。
3.3 紅外線照射時熱能穿透皮膚直接使肌肉、皮下組織產生熱效應,可改善皮下脂肪層的血液循環,增強組織的再生與抗痙攣作用,消除水腫,有一定的止痛作用[6],同時紅外線熱能促進復方爐甘石外用散中藥成分的吸收,達到疏通筋絡,流暢氣血,筋脈舒緩,祛濕散淤,消腫止痛,二者具有互相加強的作用,從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其效果優于單純的凡士林紗條換藥。紅外線的溫熱效應可加速血流,促進組織間液的回吸收,且不利于微生物生存,減少了創面感染的發生率[7],復方爐甘石外用散換藥,使藥物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創面,便于藥物吸收,控制感染,促進創面的愈合。本研究實驗組使用紅外線照射配合復方爐甘石外用散創面換藥總有效率100%,符合中醫瘡瘍理論“祛腐生肌、煨膿長肉”。
4 小結紅外線照射配合復方爐甘石外用散創面換藥用于肛周膿腫根治術后,可促進創面快速愈合,改善癥狀,未發現不良反應,且具有經濟實惠、操作方便等優點,可縮短術后恢復期,減輕患者痛苦。
下載鏈接:
紅外線照射配合復方爐甘石外用散在肛周膿腫術后的應用_蔣紅.pdf